安博官方-(中国)科技公司
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
 
 
镜头都难以展现的几微米努力
【字号: | | 】 【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(默认色)
 

12月9日,《中国冶金报》刊发了《钢铁脊梁》天管部分拍摄侧记《镜头都难以展现的几微米努力》,展现了大型工业纪录片《钢铁脊梁》第一集《钢铁雄心》的拍摄历程,现全文转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  当天19时45分,万千观众围坐屏幕前,在翘首期盼中迎来了大型工业纪录片《钢铁脊梁》第一集《钢铁雄心》。在这一集中,安博官方-(中国)科技公司(下称天管)打破石油套管依赖进口的故事“闪亮登场”。

  “西北大漠,生命禁区,却蕴含着大量的油气资源。”生动的解说词娓娓道来,茫茫戈壁,浩瀚无垠,壮观恢宏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映入眼帘,直击人心。一座高高耸立的钻井平台矗立在金色沙海与蔚蓝苍穹间。这是新疆塔里木盆地果勒三区12号钻井平台。

  看到熟悉而震撼的画面,天管销售总公司新疆分公司经理艾学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,思绪回到了火热的5月份。
  

5月16日傍晚,《钢铁脊梁》摄制组不远万里抵达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。在600公里的沙漠公路上,历经7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,他们终于风尘仆仆地到达了中石油塔里木油田拍摄现场。

  果勒3-H12井是一口设计井深8118米的超深井,将采用3开次,全井使用天管自主研发的抗硫化氢、高钢级特殊扣套管680余吨。为了全景展示石油套管下井、固井等鲜为人知的场景,摄制组大量使用了航拍、高速摄影等拍摄手段,每天乘车4小时往返400公里,不辞辛苦,连续拍摄了4天,才记录下一组组弥足珍贵的精彩画面。


  “向超深地层要油气,无缝钢管必须经得住高温、高压、高腐蚀的考验。”镜头推向了套管底部的连接处,只见一圈圈完美“雕琢”的螺纹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。

  每一个精美的镜头,都渗透着摄制组和天管、油田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。由于大漠天气多变,环境艰苦,有的镜头一拍就是几十遍,直到夕阳西下,夜幕降临,纷繁复杂的拍摄工作依然紧张有序地进行着……

  在《钢铁脊梁》第一集中,让广大观众印象深刻的另一个画面,是电气“华佗”、全国劳动模范李刚工作的场景。

 

“大无缝故事的主角李刚,话不多,做事细致沉稳。拍摄间隙,他经常会问一句:‘我要离开一下,下一个场景拍摄大约几点开始?’每次他都会准时赶回,然后不好意思地解释一句‘我去开了一个会’,或者‘我到车间去解决一个小问题’。他走路的速度很快,他常说,一线生产车间的事情耽误不得。”《钢铁脊梁》第一集导演朱彤回忆起在天管生产现场拍摄李刚时这样说。

  “连接两根管材之间的丝扣精度,是制约石油套管国产化的‘卡脖子’问题,螺纹齿高误差必须控制在2.5微米之内,螺距控制在3.8微米之内,1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1/50。”李刚对生产难点的讲解,道出了石油套管国产化的艰辛。


  导演助理胡波感慨地说:“有的钢厂为1厘米努力,有的为1毫米努力,但是天管在为几微米努力。1毫米的千分之一,以至于我们拍摄的镜头都难以展现,这也说明了天管生产的难度!”

  “忙碌代表着敬业。无论是在销售第一线,还是在生产第一线,正是因为有这些无数敬业的天管人,我国的石油勘探开采才挺起腰杆,不再受制于人!”朱彤满怀激情地说,“拍摄回来后,每当有同事问我,超深油井开发成本一定很高吧?我们拍摄团队的伙伴们都会这样回答,成本高是因为有人‘卡脖子’,突破‘卡脖子’是国家赋予天津大无缝的使命,他们做到了!”

 

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《钢铁脊梁》的视听盛宴让所有天管人心潮澎湃,骄傲自豪。从石油套管国产化的担当者,到国家能源安全的守护者,拼搏奋进的天管人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伟大征程中,正瞄准更高目标,放飞梦想,不断超越,挺起更加坚强有力的“钢铁脊梁”。


 
 
 
Copyright (C) 2000-2019 tpco.com.cn, Tianjin PIPE CORPORATION ALL right reserved
本网站由安博官方-(中国)科技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20000815号-1 公安部联网备案号: 12011002019145 技术支持:北方网

津公网安备 12011002019145号